猫杯状病毒的诊断与治疗
猫杯状病毒感染(FCV)又称为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猫杯状病毒引起的猫科动物的一种多发性口腔和呼吸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症状,双相发热,浆液性和粘液性鼻漏,结膜炎,精神沉郁,有的猫可听到呼吸啰音,采食困难、流涎、口腔溃疡等。近期,我院治愈多例该病的病例,现与大家分享诊断与治疗经验。
1、发病经过及临床症状:
8月27日宠主带猫来我院就诊,该猫主要表现为采食困难、流涎,临床检查发现其舌面有大小不等的溃疡面。数天后主人家里另外的三只猫出现相同的症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才是减少、流涎、分泌物呈黏稠的透明状挂在两嘴唇处;舌面有多少不等的溃疡,多集中在舌背面,溃疡处稍凹陷、发红、边缘不整齐;因舌头不适猫不停地用舌头乱舔口腔;三只体温轻度升高,最高者达到39.7摄氏度,一只体温不升高;两只出现鼻镜干燥、龟裂;病情严重的精神沉郁,其余精神无明显变化。
2、实验室诊断;
2.1 病毒分离试验:采集发病猫的口腔分泌物送检,进行病毒分离,将唾液经适当处理后接种F81细胞盲传至第四代均出现细胞病变,细胞圆缩、聚变,最后完全脱落、悬浮。
2.2 电镜检测:取接毒细胞培养物上清电镜负染观察,可见杯状病毒粒子。用其细胞成分作电镜超薄切片观察,在胞浆中可见呈晶格状排列的杯状病毒粒子。
2.3 毒力测量:取40日龄实验猫四肢,随后分为2组,防护喂养。第一组每只猫根据滴鼻、内服打疫苗病猫代谢的唾沫2mL;第二组为对照实验,按第一组的方式打疫苗相等盐水,接毒后每日观查临床症状,并于第五天收集接毒猫的口腔分必物复检。結果接毒组体温升高,并且于接毒后第六天在鼻镜和舌缘发生溃烂和胃口降低、流囗水等病症,接毒的第五天能够从二只实验猫口腔分必物中分离出来出FCV;而对照实验临床医学观查无异常,病毒分离为呈阴性。
图3 杯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唇部的溃疡
3、治疗措施:
①马上将病猫防护在院中住院,每日要用消毒剂消毒杀菌路面、棚舍、用品等。
②抗病毒:使用利巴韦林、胸腺肽等。
③每天清理口腔:将病猫口腔伸开,用0.1%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口腔,对溃疡擦抹鱼油或是喷桂林西瓜霜。
④避免 继发感染:应用头孢曲松钠打点滴医治。
⑤补充维生素:使用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C等。
⑥针对病况比较比较严重,精神胃口较弱者,选用支持疗法,静脉血管键入5%葡萄糖水食盐水、10%葡萄糖水、ATP、辅酶A等。
历经采用之上综合性治疗措施,病况较轻则的猫在5~7天治愈;病况偏重的约10~半个月康复治疗。
4、疾病预防
4.1 家中猫使用的靠垫、被褥、笼子要经常换洗,注意消毒,天气晴朗的时候要拿出去晒太阳;
4.2 每一年按时疫苗接种猫泛白细胞偏低症、猫病毒性感染急性支气管炎、猫杯状病毒病三联苗,降低猫的发病概率;
4.3 假如发觉家里有猫发病,应该马上将其与其他的小宠物分隔喂养,并立即送宠物诊所就诊;
4.4 自然条件下,猫杯状病毒仅猫科动物易感,常发于6-84日龄的猫。该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病猫和带毒猫。前者在急性期可随分泌物和排泄物排出大量病毒,污染用具、地面和物品,也可直接传染给猫。后者一般有急性期病例转变而来,虽然临床症状消失,但可长期排毒,是最重要最危险的传染源,因此减少家中宠物猫与野外带毒猫的接触即切断传染源的关键环节。
5、总结与讨论:
5.1 依据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诊断该病历杯状病毒(FCV)感柒而致。在自然条件下,仅猫科动物对FCV传染源,此病发病率高,幼期猫致死率较高。而成年人猫科动物如果没有继发感染常呈柔和型历经或隐性感染。此次五只猫历经医治和医护均治愈,无一身亡,与这种猫均为成年人猫也是有关联。因中国现阶段未有防止此病的预苗,因此 防止关键靠平常留意喂养环境卫生,降低猫与外部病猫的触碰为主导。
5.2 此病的临床症状呈多元性。可主要表现为发烫、打喷涕、排粘液性或脓状鼻液和泪膜,口、鼻、眼分泌物多,口腔溃烂和角膜炎。病毒感染毒力较强时可产生肺部感染而主要表现呼吸不畅等病症,而口腔溃烂是普遍和具备特征的病症,且有时候是唯一的病症。此次五只猫人群发病,其临床症状即归属于此种类。
5.3 关于本病的发病原因,可能系野外的野猫与家养的猫接触后将病毒带入室内,并传染给其他同养的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