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知识钩端螺旋体病
是一种人兽共患病,犬对本病也很易感,世界各国都有发生。病原体是钩端螺旋体。因为感染的菌型不同,其临床特点也不同:有的症状明显,病犬呈现高热、粘膜出血、黄疽、溃疡或坏死,血红蛋白尿;有的病例呈隐性经过,缺少明显的临床症状。钩端螺旋体的菌型不下数十种。我国已从犬中分离出8个型。犬型最多见,其次为黄疽出血型及波摩那型。几乎所有的温血动物都可感染,并且能够长期存在于感染动物体内,成为主要的储存宿主。如鼠类感染后,大多是健康带菌者,带菌时间长,并可经过尿液向外排菌,而成为重要的传染源。家畜中猪、犬也是重要的传染源。带菌的动物,可随尿排菌,污染水源、土壤。当犬接触这些染菌的水、土壤或尿后,即可经过破损的皮肤、粘膜及消化道感染。经过性交感染的可能性很大,因公犬有用鼻和舌嗅舔自己或母犬生殖器的习惯。
【诊断要点】
(1)流行特点 病的发生多与接触病犬或带菌鼠的尿有密切关系。通常公犬发病的较多,幼龄犬比老龄犬发病多,常散发。
(2)犬的临床表现具有狗钩端螺旋体引起的血型为黄色坏蛆,开始发高烧,但第二天下降到常温或以下的特征。结膜和口腔粘膜很快就会出现不好的蛆虫。病犬体质虚弱,食欲不振,呕吐,精神低落,四肢(特别是后肢)虚弱。尿量减少,呈黄红色,有时大便有血。其次,狗钩端螺旋体引起的狗黄色不良蛆症状不明显。一般表现为呕吐、排血、腹痛、口臭、粘膜溃疡、舌坏死溃烂。触摸腰部时,会感到敏感和多尿。尿液中含有大量蛋白质和胆汁色素。多数狗狗死于尿毒症。
(3)剖检特点通常以黄蛆、各器官出血、消化道粘膜坏死为特点,腹水增多,血液混合,肠粘膜有小出血点,肝肿大,胆囊充满血胆。根据以上特点,可以进行初步诊断。确诊必须通过病原学检查和血清学检查。
【防治措施】
首先,防止狗与携带细菌的动物(特别是猪和老鼠)接触,防止水和饲料被尿污染。污染环境可用2%-5%漂白粉溶液、2%氢氧化钠或3%溶血素消毒。
第二,驱除老鼠,驱除老鼠。
第三,严禁饲喂病畜肉及带菌动物的生肉及其产品。
四是每年隔离一次较大的狗,及时隔离患病的狗和疑似感染的狗。青霉素和链霉素对本病有很好的疗效,特别是早期应用,效果更好。然而,为了消除肾钩端螺旋体疾病,需要3-5天的治疗。
第五,采用药物预防。目前我国还没有狗用单价钧端螺旋体菌苗,但国内有与其他疫苗相结合的六联苗,可以给狗预防接种,但菌苗必须包括当地主要流行菌型。如果没有菌苗,可以在流行期间使用药物预防,也就是说,在饲料中霉素(每公斤饲料中添加人体霉素0.75~卫.5克)或四环素(按l~1.5毫克/公斤重),连续喂食7天,可以控制狗的感染。第六,饲养病犬的人,不要再接触健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