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的两只狗
女儿提到了狗,不禁让我想起女儿小时候,家里也曾养过两只狗,并非时下流行的宠物狗,而是地道的农村土狗。我本不喜饲养小动物,然那年夏天舅舅家办喜事,全家去祝贺,适逢他家那只看门的雌性狗刚下了四只崽儿。女儿见了,甚是喜欢,执意要带回去一只,舅舅得知外孙女喜欢,自然是满心高兴,由我们去挑。女儿挑了一只灰色的狗儿,回家便养了起来。
话说这狗儿并非通身灰色,那额头到鼻子之间竟长有一撮“丫”字形的白色皮毛,点缀在狗儿头部,也甚是好看。狗儿领回来了,自然要给它取个名字以供使唤,先生说,你看它名字写在脑袋上呢?就叫它“丫丫”吧。婆婆听了,说隔壁谭家的孙女小名就叫“丫丫”,狗和人同名这不是犯了人家的忌讳吗?我想了想,说,这狗儿既是灰色的,就叫它“阿辉”吧。于是乎,狗儿有了正儿八经的名字。
阿辉很快适应了新家里的生活,不多时日就长得胖乎乎,跑起来不见腿,只貌似一只圆溜溜的球在地上滚动,可爱极了。那时候我们尚住在老家小县城的私房,前后有院落。阿辉初来时,怕它走丢,一直是关在院子里的。及至阿辉两个月大时,才让它去院子外面活动。女儿和阿辉自然成了最好的朋友,一孩一狗经常在院子里抢玩具,疯成一团。女儿也时常骑着她的儿童自行车,载着她的小伙伴去附近的广场上“兜风”。
那一年九月份,女儿上中小学,婆婆每日专车接送上放学。阿辉也有新的每日任务,每日和婆婆一起专车接送它的小朋友。据婆婆讲,每日,女儿不在家的情况下,阿辉总趴到院子的角落郁郁寡欢,而到了婆婆锁车出门时,阿辉也重获新生了,和婆婆一前一后前去女儿所属的院校。离开了几回,阿辉已了解了线路,常常在前面飞奔,甩婆婆好远,接着又跑回家和婆婆一起走。待看到了女儿,阿辉会围住女儿焦躁不安的转好多个圈。返回家中,女儿做作业,阿辉会安安静静的趴到女儿脚侧,有时候仰头温婉的看她一眼,低声的哼哼唧唧还怎么组词,似在了解它的朋友们的工作做完了吗。
阿辉慢慢长大了些,仍然胖胖的圆圆的的,十分讨人喜欢,左邻右里的小朋友们都喜爱和它玩。不愿有一天,婆婆买水果回家却不见了阿辉,寻遍不到。之后大家猜想,一定是有些人看到阿辉讨人喜欢,把它抱离开了。当日,婆婆去接女儿,女儿不见阿辉同来,问姥姥,奶奶说,阿辉不见了,女儿立即痛哭了下去。此后,女儿也小小抑郁了几日,直到老先生说,等舅爹家中的狗妈妈再造了小狗狗,大家再去领一只回家,女儿才开心的笑下去。
果然,第二年春天,舅舅家的狗妈妈又生了一窝狗崽儿,舅舅直接挑了一只通体黑色的狗儿就送来了,同样温顺可爱,女儿喜欢的很。这只小黑狗,和阿辉一母同胞,又是一只雌性狗宝宝,我说,就叫她“黑妹”吧。于是,黑妹又成了女儿新的玩伴。
为了防止和阿辉一样遗失,大家把黑妹关在院子里养,婆婆都不带它专车接送女儿,老先生还专业买了一根栓狗的吊套,套在黑妹的脖子上,系在院子的墙脚边。或许是饲养的原因,小小黑妹,并并不像它的大哥阿辉一样开朗,都不似阿辉那般壮实,有吃有喝的饲养,黑妹便是不渐长,柔弱精巧,但最初精神实质还算好。每每华灯初上,大家合上院子时,便会把黑妹的绳索解除。这时的黑妹会高兴地从大门口跑到院子,尝试看一下外边的新天地,但是,院们早已锁上,它只有无可奈何对着护栏嚎叫还怎么组词,随后,讪讪的返回小屋子。如今要来,我认为当初的大家对黑妹很“残酷”,为了更好地维护黑妹,却夺走了它的随意,乃至让它忧心忡忡。
那个夏天特别是在热,院子里的黑妹一日比一日懒散,一直踡在它的小屋子不愿意移动,胃口也变得越来越小,大家当不了是天气炎热,黑妹食欲差都不爱动了,并想不到黑妹已经病了,并且性命贴近终点站。
有一天深夜,先生加班晚归,打开院门时,发现黑妹已经死在院子里。当他上楼和我说时,女儿也醒了。我对女儿说,黑妹死了。女儿并没有说话,只是沉默良久后本与我相对而眠的她转过身去了,拉过毯子蒙在自己的头上。我知道,女儿难过了。
在经历了阿辉的遗失、黑妹的死掉后,女儿年幼的心灵深处都曾遭到过一些痛苦,从今以后,女儿不会再明确提出养宠物,大家也不会再在她眼前说狗。或许幼小的她已逐渐搞清楚,与其说遭受分离,比不上未曾白头偕老。仅仅,常常看到狗,女儿的目光依然是温润如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