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獒上位史:斗败棕熊,赶走雪豹,威压灰狼,高原之上我为王
藏獒是我国著名的猛犬,即便在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较高的声誉,被称为“雪域神犬”。
这种犬类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体型巨大,多数能达到50千克以上,毛发量异常旺盛,早先在国外走红广受追捧的原因,也是因为它是所有犬种里面,最接近狮子的一类。
其实藏獒性格非常凶猛,甚至有主人也被藏獒咬伤的例子,很多因素都决定了它并不适合普通人饲养,后来“藏獒泡沫”的破灭,也恰恰说明了这点。
当今进藏旅游的朋友,可能或多或少都见过流浪藏獒,它们或三五成群,或大量聚集在一起,向沿途的旅人讨要食物。而一些恢复了野性的流浪藏獒,则成了高原上新的捕食者。
其实在2013年之后,“藏獒热”消退之后,高原上的流浪藏獒数量便越积越多,在獒王的带领下,这些流浪藏獒俨然成了高原上最强的捕食天团,它们斗败棕熊、驱赶雪豹、追逐岩羊,大有称霸高原之势。
藏獒的诞生
关于藏獒的诞生,有传言说十只狗出一只獒,让一窝小狗互相残杀,最后留下一只极其凶猛的小狗,那就是藏獒。
传闻归传闻,但事实却并非如此,早期的青藏高原是没有藏獒的,藏獒的祖先是一种低海拔的犬种,后来跟随早期人类进入青藏高原生活。
在高寒地区,氧气稀薄、海拔低的物种很难在这里生活很长时间。为什么藏獒今天不担心这个问题?这一切都归功于藏獒祖先与狼婚姻。
科学家们研究发现,许多高原生物都具备了一个名叫“EPAS1”的基因,该基因能够控制调节血红蛋白的产生,从而有助于机体在氧气稀薄的环境下长期生存。
《分子生物学与进化》杂志上有一篇研究论文,提到了藏獒祖先作为一种低海拔的犬种,是没有“EPAS1”基因的,但后来随着青藏高原上的狗越来越多,一些狗开始与当地古老臧狼杂交,使得后代犬的身上遗传了“EPAS1”基因,从而获得了高原生存的能力。
在漫长的高原生活过程中,这些后代杂交犬也逐渐出现了一些适应性改变,比如为了御寒,毛发变得更旺盛,脂肪也变得更多、体型变大等等,最终成了藏獒。
流浪藏獒的形成
起初,藏獒只在牧民和其他利基圈子里很受欢迎,大多数普通人甚至都没有听说过这种狗。但在20世纪80年代,藏獒率先在国外流行,成为人们追求的对象。
90年代后,对藏獒的这种狂热传回了国内,不少商人嗅到了商机,开始大量培育藏獒。受消费市场驱动,一些牧民也开始转变观念,奉行养狗致富,于是国内藏獒市场逐渐火热,大量獒犬被培育出来,堆积在獒场里面,待价而沽。
当时他们并不担心卖不出去,因为当时外表好的藏獒是热门商品。
正如我说过的,藏獒本身就不适合普通人饲养,一些毫无养獒经验的人,跟风购买之后,在日常饲养的过程中,不断暴露出各种问题。加上人们消费回归理性,“藏獒热”便逐渐消退了,终于在2013年,这个“泡沫”破灭了,即便是品相好的藏獒,也是有价无市。
积压大量藏獒的獒场,每日昂贵的饲养成本成了压垮獒场主的最后一根稻草,于是人们将大量藏獒遗弃野外,流浪藏獒数量陡增。
其实除了獒场主的遗弃之外,还有相当大一部分流浪藏獒,来自于牧民家庭。因为起初人们过着游牧的生活,藏獒的作用不可或缺,但后来随着一些牧民到城里定居,他们饲养的藏獒的去留就成了一个问题。除了带走、送人等之外,还有一部分成了流浪藏獒。
新晋的“高原之王”
狗是天生群居的物种,它们甚至比狼还要团结,另外,由于不少藏獒都是出自于同一獒场,所以往往能够形成超大规模的流浪狗群。
一开始,这些流浪藏獒只在村庄周围活动,靠人们喂食、捡垃圾、捕食家禽生活。
但随着流浪藏獒的野性逐渐恢复,越来越多的流浪藏獒开始不满足于村庄周围,将目光盯向了广阔的野外。在獒王的带领下,它们追捕岩羊等猎物,形成了比狼群还要强悍的流浪獒群。
藏獒本身就是一种实力强大、性格凶猛的大型烈性犬,单一战斗力都不错,形成獒群后,实力倍增。
高原雪山上传统的王者是雪豹、棕熊,但流浪獒群崛起之后,王者之位就易主了。2016年,有北京的学者就在高原上拍到了流浪藏獒的一系列生态行为,包括追捕岩羊、逼退棕熊、与雪豹抢食等等。
或许单个的藏獒不是雪豹、西藏棕熊的对手,但成群的藏獒是能吊打高原一切动物的存在,是新晋的“高原之王”。
也有人不相信狗能与野兽争锋,事实上狗在与野兽的生存较量中,还会有不小的优势,因为狗食性杂、适应能力强,繁殖能力强,社会属性强。
参考澳大利亚野狗,你不是也在与袋狼的生存竞争中获胜了吗?在目前的澳大利亚,澳大利亚野狗已经成为唯一的大型食肉动物,也是当地的野兽之王。藏獒本身就是一种高原犬种,又大又猛,高原上没有野兽能与獒群相媲美。
与狼结婚,使藏獒获得关键基因,是未来占据高原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