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狗到底听得懂自己的名字吗?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
↑点击上方,关注三联生活周刊!
文/土摩托
本文刊载于《三联生活周刊》2019年第16期,原文标题《猫高一尺,犬高一丈》,严禁私自转载,侵权必究
养过猫的人都了解,这类小动物最有个性,开心起來一下子粘着你,不开心了碰一下都不好,搞到最终连你自己都忘记究竟谁是主人。
一样是猫奴,养宠物的人就振振有词多了。狗这个小动物对主人尤其忠实,几乎是有求。很妙的是,狗好像听懂自己的名字,只需稍稍练习就能随时待命。这一点也是最令猫主人疑惑的地区,很多人跟自身的宠物狗讲了一辈子的小秘密,却一直搞不懂它是不是确实听懂了沒有。
那么,猫到底听得懂自己的名字吗?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很难回答。猫不会说话,我们只能通过观察猫的反应来判断它是否真听懂了。但这种观察必须排除某些干扰因素,比如一只猫也许只是对主人的动作或眼神有反应,抑或它对所有具备某种音调特征的声音都有反应,并不是真的能听懂自己的名字。
要想清除全部这种影响要素,光凭一个人自身在家里试验是不可以的,务必请生物学家设计方案出一套严谨的测试标准,找来许多只猫开展检测,随后对结论开展统计学分析,才可以得到可靠的结果。日本动物行为学家温子济藤(Atsuko Saito)两年前要20只宠物狗做实验,根据给猫放音频的方法清除了视觉效果影响,得出以下结论:说猫的确能听懂自己的名字。
但是,这个实验的说服力还不够,因为猫也许只是对异常声音有反应,结果很可能是随机的。于是温子济藤重新设计了一个新的实验,借鉴了人类行为学研究里比较常用的“习惯化—去习惯化法”(
Habituation-dishabituation Method),对78只宠物猫进行了新的实验。
说白了,这一办法便是先给试验目标反复增加某类数据信号刺激性(例如人声伴奏),直到它不会再对这一数据信号造成一切反映了(习惯化),随后再给它一个新的相近的刺激性(例如小宠物猫咪名字或是一个发音相近的英语单词),看它会做何反映。
这一次温子济藤还是采用放录音的方式避免视觉信号的干扰,测试结果表明,当猫的主人正确地喊出猫的名字时,猫的反应是最强烈的。如果是一个陌生的声音喊出猫的名字,猫同样会有反应,只不过反应强度不如猫主人的声音那么强烈罢了。相比之下,如果喊出的不是猫的名字,即使是用猫主人自己的声音喊,猫的反应都很弱。
有意思的是,这种反映只是包含动耳朵、扭头、摇尾巴,或是喵喵叫等,不包括人体挪动,换句话说这种猫听出了自己的名字,但挑选不予以理睬。
温子济藤将试验結果写出一篇毕业论文,发布在2019年4月4日出版发行的《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杂志期刊上。有专业人士评价说,这篇毕业论文只有表明猫能辨别出自身姓名的发音,并无法证实猫了解这一响声意味着它自身,由于截止到现阶段还没一切一项科学研究可以证实猫具有自我认同。也就是说,猫并没有确实“听懂”了自己的名字,反而是对自身姓名的发音造成了一种纯生理的反映,即猫根据过去的工作经验,意识到每每这一响声发生时,下面一定会有某类奖赏或是处罚发生。
温子济藤认为,这个结果符合进化论的预期。家猫的祖先应该是一种生活在草原上的野猫,它们被人类聚居地附近的老鼠吸引了过来,主动选择和人类生活在一起。相比之下,狗的祖先很可能是被人类猎手抓住的幼狼,经过多年的驯化,逐渐变成了猎人的帮手,这就是为什么狗学会了服从命令,但猫却从来不需要学习这项技能,因为猫不需要。
的确,假如把狗和猫放到一起测试英语听力了解得话,狗的成果要高于太多了。已经有很多科学试验证实,狗不仅能听懂自己的名字,及其一些简易的命令,乃至能辨别出主人讲话时的语调。以前有专家把经过训练的宠物犬放入数字乳腺机里开展大脑扫描仪,发觉狗人的大脑对响声信息的解决办法和人类大脑十分类似,二者显而易见源于同一个哺乳类动物先祖。
这一結果间接的表明,人们的语言能力仅仅在哺乳类动物原来的头脑功能的基本上实现的一次创新,而不是一种最新的造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