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类宠物疾病春季易高发,该如何避免发生人感染?
随着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养犬不再是为了“看家护院”,养猫也不再是为了去捉耗子,犬猫等宠物已经逐渐成为许多家庭的重要一员,成为了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伴侣”。 3月17日,记者在扬州市采访了解到,入春以来,咨询宠物疾病的明显增多。
春季有三类宠物疾病易高发
“民间有语,‘惊蛰节到闻雷声,震醒蛰伏越冬虫’。惊蛰之后,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蛇虫鼠蚁。”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外科学分会副理事长、扬州大学兽医学院李建基教授说,尤其早春冷暖交替,是动物容易生病的时候。其中,传染性疾病、寄生虫性疾病、皮肤病是春季常见高发的三类宠物疾病。
李建基告诉记者,宠物的寄生虫具有多样性,而且部分是人畜共患,所以做好寄生虫疾病的预防工作很重要。常见的宠物寄生虫疾病病原主要包括体内寄生虫和体表寄生虫,诸如弓形虫、蛔虫、绦虫、螨虫、虱子、跳蚤和蜱虫等。
宠物皮肤病的原因有很多,如体表寄生虫常导致皮肤病,蚊虫叮咬可导致过敏性皮肤病和免疫介导性皮肤病。此外,细菌和真菌感染也可导致皮肤病。皮肤病常导致宠物局部脱毛、瘙痒或自我损伤,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一些病原体也可能感染人类。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内科与临床诊疗分会常务理事、扬州大学动物医院院长卞建春表示,宠物传染病在疫苗防疫相对健全的地区发病率极低。对于宠物防疫不全或根本没有防疫的地区,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增加,一些传染病可能危及动物的生命,如犬瘟热(俗称犬瘟热)、犬细小病毒病(俗称翻肠)、犬冠状病毒病、犬钩端螺旋体病、猫瘟等;一些传染病,如狂犬病,也会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要积极防控“伴侣动物”的疾病
“进入春天,随着气温的回升,宠物外出活动的时间也大大增加,这大大增加了它们罹患传染病的机会。另外,春天体外寄生虫也要开始繁殖了。” 卞建春说,特别是犬猫经常在草丛中活动,容易有跳蚤等寄生虫上身,感染初期不会引起太明显的反应,容易被忽略,但当它们吸血繁殖,在宠体和家里安居落户后,宠物和宠主就麻烦了。因此,要积极防控宠物的疾病。
卞建春提醒宠物主人要定期给宠物接种疫苗。接种疫苗后,应进行相应的抗体水平检测。如果抗体水平不能保护,则需要重新种植。新买的宠物应避免外出或接触未知动物。
对于经常外出的宠物,要注意带牵引带和口罩,防止随意奔跑舔食,造成伤害和误食。外出返回后,应进行必要的清洁。经常外出的宠物,2-3预防体内外寄生虫每月服用一次。做好宠物卫生和家庭环境卫生,及时清理排泄物和头发,一般1-2每周给宠物洗一次澡。
更不可忽视的是,接触宠物后,要及时洗手和消毒。特别提醒,要定期给宠物体检,出现异常要及时就诊。居民要做到不随意接触来历不明的流浪动物或者野生动物,更不能食用野生动物。
动物疾病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
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老龄化,城乡居民对情感的需求日益增加,宠物饲养已成为一种流行趋势。据《2019年中国宠物产业白皮书》统计,中国有9900万只城市宠物狗和猫。边建春说,调查还显示,59.1%的宠物主人把宠物当作自己的孩子,27.8%的宠物主人把宠物当成自己的亲人。
据相关专家介绍,目前已知宠物和人共有几十种疾病,如狂犬病、弓形体病、钩端螺旋体、结核病、布氏杆菌病和各种寄生虫病。许多宠物饲养者没有给宠物进行必要的检查、免疫接种和驱虫剂,这给社会卫生和安全带来了隐患。
“在动物与人类共享所处的生态系统 中,动物疾病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我们要倡导‘同一个健康’理念 ,把动物健康、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健康当作一个整体来对待。”卞建春说,同时,要针对目前宠物饲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亟待完善宠物饲养的法律法规和完善宠物交易市场规则,从源头做好疫病流行防控工作,避免发生人感染,切实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