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爷一人吃饱全家饱,养20条狗狗做保镖,看活成啥样
河南省豫西一个小县城,每天早上9点多钟在这个叫五龙桥的地方总能看到一位老人,推着一辆三轮车,前呼后拥四周围满了狗狗,阵容强大,浩浩荡荡,似乎与现代化的城市有点不太协调,也觉得老人有点“特别”,听当地人说这老人家是个走四方的“奇人”,带着他一群“保镖”不好接近,没有人知道他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仔细远远地观察了一会,发现老人家还真有点特别,有车子不骑一直推着走,群狗也是时聚时分,跟随在他身边,原本想和他交流一番,无奈惧怕群狗攻击,只好先观察一下情况再做打算,老人带着他的保镖队伍在这里200米左右的路段走了一个来回,不时的停下车子捡拾路边的矿泉水瓶子,看来他是来捡拾垃圾和废品的,想必老人家一定是个有故事的人。
忽然一阵狗叫声传来,我们看到有两辆电动车路过附近,5条小狗狗便冲了上去围咬,让我们很是担心,可骑电动车的男子和带小孩的女子气定神闲也不理会直接骑走了,路边的一位环卫工大妈说,这里的人对老人和他的保镖狗都已经习惯了,只要你不接近老人,保镖狗不会真攻击人,你们想拍照可是要小心,提前和老人打个招呼。
被狗保镖的力量吓坏了,大家都从远处看着老人的行动。后来看到他把车停在路边的垃圾集中点,坐在路边抽烟。狗也静了下来,然后大声跟他打招呼。他安慰了狗。我们站在离他3米远的地方和老人交流。他开始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想到,他和袁世凯是同乡。
叔叔说他姓赵,90岁,家乡是河南周口人,袁世凯是家乡,出生于中华民国23年,年轻父母死亡,也不记得家乡农村的名字,无论如何,早出来流浪,没有固定的地方,一直四处走动,足迹遍布中国,生活是一个家庭生活,甚至没有户口和身份证,结婚从来没有想过,到这个小县已经20多年了,终于去那里,他不知道。
说话间群狗有点异动,大爷站起身来走到车子边上用手直接抓出一大把的烂肉扔在了地上,狗狗们瞬间便安静下来开始进食。大爷说啥时间到的这里具体记不清了,大约就是1990年代,每到一地都是捡拾破烂卖钱为生,后来发现这里人对他非常友好,随后便在五龙桥下找了个“窝”算是安营扎寨了,几十年过去这个城市和这里的人们已经接纳了他,每天早上推着三轮车带着他的狗群,在这一代捡拾垃圾,临街的饭店会把剩下的饭菜送给他的狗狗,再给他一些食物,捡拾废品一般就在垃圾堆放点,卖上几个钱换点烟抽。
说起他的保镖狗,老人有点激动。他说,当他第一次来的时候,两只流浪狗跟着他。他把垃圾箱里的烂肉扔给狗吃。几天后,狗一直跟着他。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流浪狗跟着他。最后,它们发展到10多只,品种繁多。当然,他不会拒绝,和狗在一起也很开心。后来,狗杂交了,大大小小地发展了30多只。他只是给狗喂食。他从来不在乎去哪里,也不知道为什么。现在只有20只。当他出去的时候,他带了一些。五龙桥下的窝里还有几个留守人照顾他捡到的废物。
赵叔叔说,生活实际上不知道他从哪里来,去哪里,他对当前生活的态度是放手,这里很好,每天早餐和午餐都会有爱心人士或街头酒店老板,下午回家买一些食物,这一天过去了,第二天太阳升起,他仍然自由地重复生活,狗不仅是他的伴侣也成为他的保镖。当地的爱人经常帮助他,公共家庭来看他,甚至把他送到救援站,但他觉得他习惯了一辈子,不习惯很多人的生活,也许有一天快乐离开这里,然后去其他地方,然后拒绝他们的善意。
赵大爷出行的时候把一条大黄狗拴在了车之前,他说这样可以约束它不会闹出乱子,另一方面还能给自己拉车助力,现在养狗收留流浪狗算是做了一件好事情,捡拾路边垃圾还能给环卫工人减轻负担,也算是另一件好事吧。
赵叔叔和他的狗保镖似乎与现代城市有点不相容。他们不知道自己的户口在哪里,将来要去哪里。当他们离开时,叔叔从未回答过我们的问题。后来,我听当地电影朋友的老师说,他很长时间没有看到叔叔和他的狗保镖团队。周六,他去叔叔的住处看了看,但没有任何痕迹。他周围的居民不知道他要去哪里。有人说也许叔叔带着他的狗保镖四处走动。祝赵叔叔一切顺利。如果您想看到更多人的故事,请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