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语言大揭秘:原来滚滚会这么多种“语言”
“熊猫会叫吗?熊猫的叫声好听吗?”“大熊猫的叫声是怎么样的?是不是嗷嗷的?”“我去熊猫基地参观的时候怎么从来没有听到大熊猫叫呢?”网友们对大熊猫的叫声很好奇。
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中外科学家不断探索,通过录音和频谱分析,破译了部分大熊猫的语言密码,听懂了它们在采食、求偶、照顾幼仔等不同情景下的“喜怒哀乐”。
熊猫几种典型叫声的意义
尖叫——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声音较低,一是声音很高。当幼仔露出母体外感到寒冷时发出,通常,这种叫声是要求大熊猫妈妈调整体位。
连续尖叫——当幼仔感觉饥饿时,会寻找奶头并发出连续的尖叫声,此时大熊猫妈妈会帮助宝宝寻找奶头。
长时间连续尖叫——当婴儿感到极度不舒服或要求大熊猫母亲母乳喂养时发出的信号。有时它会持续很长时间,直到大熊猫母亲完全满足婴儿。
咕咕叫——这种叫声类似于青蛙的叫声,但声音很低。这种叫声在尖叫或单独发出后,表达了一种愉快的感觉。这是大熊猫妈妈调整位置后幼崽感到舒适的信号。
“咩咩”——大熊猫在寻子、求偶时发出的友好声音。当饲养员在人工抚育熊猫幼仔时,要取走小宝宝,熊猫妈妈发现宝宝不见了,也要“咩咩”叫。
大熊猫在发情时可能会发出鸟叫声。
王——如果大熊猫吠叫,要小心。它们互相威胁,可能会发动攻击。饲养员偶尔在大熊猫打架时听到王的声音。饲养员应该靠近大熊猫。如果它呼气,它也意味着威胁。小心点。
大熊猫生下来就会“汪”
刚出生的大熊猫会发出什么样的叫声?它们的叫声是跟谁学的?
像婴儿一样,大熊猫幼仔与外界的沟通相对简单。一般来说,幼仔只能发出四种叫声:哇、咕咕、汪汪或吱吱。前两个告诉外界,我饿了或抱着我的姿势不舒服;新生的大熊猫可能睁不开眼睛。当陌生人或其他动物靠近它时,它们会发出汪汪的叫声,分贝不亚于成年狗,这是在向亲近的人示威;吱吱意味着幼儿表达当前的快乐和舒适。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熊猫可以发出越来越多的声音。九个月大的时候,小男孩们已经能够呻吟、鼓鼻和牛叫。
什么时候大熊猫的叫声开始趋于稳定?多年研究发现,是在5-7岁左右。这个年龄段它们正式进入成年期,即将繁衍后代。
那他们的叫声是从谁那里学来的呢?
熊猫和人类一样,在成长过程中也要跟着妈妈学会说话。他们会慢慢学会咆哮、吠叫、尖叫、吠叫和吠叫。
大熊猫求偶咋“表白”?
声音是动物对外沟通的桥梁,大熊猫也不例外,这一点体现最明显的是在繁殖后代时。发情期的野生大熊猫一般会远离原来的活动区,在基因交流走廊带上寻觅姻缘。这时,声音不仅仅承担着求爱的职能,也是保护自身安全的方式之一。
刚发情的时候,雄性大熊猫会发出类似狗叫的吼声。这是它向周围的雄性同胞发出驱离警告,并向异性同类传达爱。收到信号后,雌性大熊猫会发出类似鸟鸣的唧唧喳喳或唧唧喳喳。这是雌性大熊猫的回已经收到了,我快准备好了。当雌性大熊猫发出巴巴的叫声时,它告诉求爱者:请过来,我已经准备好了。求爱时,大熊猫的叫声深情。
当然,当大熊猫发出巴巴的叫声时,它不一定是在寻找配偶,也可能是在寻找孩子或想要满足某些需求。工作人员介绍,当幼儿从大熊猫妈妈那里拿走时,母亲也会发出类似羊的叫声,但此时的声音更快、更悲惨,孩子离开的时间越长,就越明显。此外,当圈养大熊猫想要食物和出去玩时,它们会发出巴巴的叫声。
大熊猫至少会13种不同声音
四川大熊猫“龙徽”和“阳阳”自2002年开始在维也纳动物园旅居,并于2007年产下宝宝“福龙”。安东鲍迪克博士等专家近年记录了它们数千段声音,包括“阳阳”和“福龙”在哺乳期间的母子交流。他们还通过视频对大熊猫早上6点至上午9点,晚上11点至凌晨1点的主要活动进行记录。
大熊猫的声音更为复杂,专家们使用频谱分析方法来分析本能行为、求偶和情感状态等生物意义。研究表明,婴儿出生后很快就会发出声音。婴儿的情绪受到母亲的极大影响。同样的熊,喂养,小熊猫和大熊猫婴儿的叫声是不同的。大熊猫之间至少有13种不同的声音。
中外专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大熊猫的叫声包括尖叫、低尖叫、哼叫、吠叫、尖叫、尖叫和尖叫,以及呼气、鼻子和嘴巴。这些叫声可以表示对占有领域、寻找配偶、抚养孩子、恐惧受到威胁等的恐惧。大熊猫的新生儿叫声相对单调,只有三种吱吱、哇和咕咕,表示饥饿、身体不适或需要排便等生理现象。
据专家介绍,13种声音并不是大熊猫声音研究的终点,对于大熊猫叫声的研究,仍然“在路上”。因为,目前已被破解的叫声算是难度较低的,作为一种动物,它的叫声中富含的信息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来源:四川日报、成都商报、新华网 作者:王成栋、吴璟、余文龙 图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