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是人类永远的朋友,真的不是随便说说而已
狗是人类最早饲养的畜类,作为狩猎护家的伙伴,可以追溯到远古河姆渡文明时期。《三字经》中提到“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狗的祖先是狼,也许就种族社会性的形成来看,它们更早于我们人类。
狗的嗅觉是人类的一千多倍,听觉也是人的几十倍,这就很好弥补了人类多靠视觉感知的缺陷,所以狗的鼻、吻、耳都长得很长。千百年来,狗与人类共同生活的过程中,被人开发出多种功能,因为有了这些社会功能,使得狗分出了许多品种。而它们在发挥这些功能的同时,服从力与执行力也在不断强化,以至于写在了它们的基因里,成为一种烙印。一只狗作为一个人类的家庭成员,事实上它最忠诚的也是这个家里的某一个人而已,毕竟狗是一种专注力极强的动物。
所以,其实一些看上去强壮威风的大型犬反而性情极为温顺,像阿拉斯加雪橇犬、金毛寻回犬、边境牧羊犬都是如此,就是因为它们一代又一代承担了许多社会功能,如运输、导盲、放牧、追踪等,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它们的嗅觉与智商的进化,同时写进基因烙印。当然,藏獒这样的除外,因为它们更多保留了原始的野性,是不具备这种“烙印”的,别惹为好。
狗在中国最早称为“犬”,犬字的甲骨文和金文就是一条竖立着的狗的形象,头、耳朵、脊背、四肢、尾巴无不栩栩如生。而因犬这个字的出现又衍生出了古人对于更多字的创造,《唐汉解字》一书中有介绍,诸如部首反犬旁的狼、狐、猫、猪、猴等兽类,而同时又有伏、莽、臭、哭、器等和犬字有关的字。
“伏”是一人一犬,描绘的是人像狗一样卧倒趴下的形象,除了有隐藏自己的意思,如埋伏、潜伏,也有屈从的含义,如伏法、降龙伏虎,又表示长夏潮闷的天气,人最好趴着别动,否则必然一身汗,如伏天、夏练三伏。不管是哪种含义,都能让人联想到狗的形象。
“莽”字中间是犬,上下都是草,描述的是狗在草丛中搜寻猎物的形象。草丛中也许有陷阱或者其他毒蛇猛兽,这样警惕地搜索同时也是极其危险的,狗不顾凶险去替人承担这项工作的同时,也是在替人类承担这些风险。莽的意思是毫不犹豫,不顾风险地去做某件事情,被人当作是一种贬义词,如鲁莽、莽撞,但谁说这不是狗忠诚与勇敢的写照呢?
“臭”,都说狂妄自大一点儿念个臭,说的很是栩栩如生风趣。殊不知臭这个字原本特指全部气味,记作“嗅”。犬上边的“自”勾勒的是鼻部的形象,大约古人指自身的过程中都是会指向鼻部,因此“鼻”字上边也是“自”。之后“臭”就单指一些具有刺激性较强的气味,或是索性就指这些刺鼻的气味了。
“哭”字也很形象,主要表现的是两根狗互斗,斗败了负伤的那一条会传出悲伤的“呜呜呜”声,和人抽泣的响声类似,因此就变成“哭”字的由来。有意思的是,有一种观点讲的是“笑”这个字也和狗相关。说宋朝时,王安石与苏东坡辩字,王安石说“以竹鞭马为‘笃’”。苏轼问“以竹鞭犬何以为‘笑’?”按苏东坡的意思是,“笑”下边的“夭”解为“犬”。以竹棒杀狗,打痛了不用说,打得不痛,狗还以为人跟他玩乐呢,会咧嘴露齿作轻快状,这就是“笑”的原意?且当苏轼的一种幽默吧。
而最有意思的是“器”这个字,为何会是一犬四口呢?《唐汉解字》中说,许慎认为“器”为一犬守护着四件物品,那既然要守护,为啥不是四条狗守护一件物品?这不更显得这件器物的珍贵吗?而“器”最原始朴素的解释为一条狗四面吠叫的形象,说的是这条狗十分勇敢,纵然强敌环伺,仍然毫不退缩,比喻人有才干,能够应付重重困境,可成“大器”。《易经》云: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器”本意就是有才干、有能耐,衍生出的含义才是有功能的物品,即器具、器官,这反而成了今天这个字最常用的含义。
古人表明忠诚的情况下,多要说:愿效犬马之劳。《三国志》记述:黄忠、赵子龙强挚壮猛,并且做好爪牙。这儿以“爪牙”借代狗,表明尽管这种虎将有犬的质量,但已不会再用“犬”来明着描述她们。而当中原地区汉族人完全进到原始农业后,拥有封建社会的规章制度律例,人类使用狗的区域就越来越低,而狗却仍然依靠着人类。逐渐的,狗就变成低贱而粗俗的代称,也就拥有难听的观点,如狗官、狗腿子、陈词滥调等骂人话。犬则没那麼槽糕,一般用于作谦称,如“犬子”是古人说自个的孩子,谦虚以外还带上三分宠溺吧。
而游牧民族则不然,早在周朝时,就有犬戎族攻镐京。之后,北方的游牧民族除了被汉人称为胡人之外,还有更文字化的叫法:狄。狄的字义就是野狗像火一样奔跑阻拦对方。直到今天,游牧民族依然会用狗来帮助他们打猎放牧,有的地方还会以狗为图腾崇拜。蒙古成吉思汗就称赞过他麾下的四员猛将:凡教去处,将坚石撞碎、崖子冲破、深水横断。他们是先锋速不台、福将者勒蔑、神箭手哲别和金刀护卫忽必来,当时的蒙古人称他们为“四狗”。
狗对人类的忠诚度是无偿的,因此不容易了解并认可对羊肉大块朵颐的人,虽然这与吃猪肉牛肉沒有不同之处,但事关的是人起码的怜悯之心,由于狗对人会而言太亲密无间了,只要是有点良心和涵养,难以对其大刀相向而行吧。
古人倒是多食狗肉,但那是因为没办法。封建社会牛作为祭祀品和耕田工具,只有皇室王公才有资格食用,普通人吃牛肉是犯罪;羊肉作为贵族食品,穷人也是吃不到的;猪肉被人认为不净,而且猪的食量太大,很难饲养;鸡要司晨下蛋,不可轻易宰杀;马更是战略资源。所以,活在底层的人实在馋了才会吃狗,以屠狗为业的人地位也是极为卑贱的,偏偏这个行业多出英雄好汉。有道是:仗义每多屠狗辈。《史记》记载的聂政、樊哙,还有荆轲在燕国的一位朋友都是干这行的,也许与狗为伍的缘故,这些人身上也有狗忠诚勇敢,奋不顾身的品质,最终青史留名。
而如今,在这个资源过剩的时代,人们是没必要非吃狗肉不可的。即便是最常见的京巴泰迪,也是人们的伴侣,能够体察人的喜怒哀乐,何忍伤之……
祝每一只小狗都能被温柔相待。
方案策划:鱼羊史记 出品人:鱼少爷
撰文:行云织梦 编辑:吃硬盘吧、小二
本版权登记归「鱼羊史记」全部,没经受权,不可转截,侵权行为必究。热烈欢迎朋友圈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