桀犬吠尧,人类最忠诚的朋友,日本与狗的历史渊源
狗对于人类来说是相伴时间最为久远的家畜,既是朋友,也是与人关系最密切的动物。放眼全世界,只要有人类生活居住的地方就一定有狗的存在。这里所说的狗自然不是狼或野狗,而是家养的狗。 1980年,人们在阿拉斯加的旧克罗河附近找到了据推测至少距今两万年前的家犬的骨头。
在那之前,世界上最古老的家犬骨头是在旧石器时代的遗迹——伊拉克的帕勒高拉洞穴遗址内发现的距今约一万两千年前的下颌骨。其后,在美国爱达荷州的贾格尔洞穴中发现了大、小两种家犬的骨头,据推测时间约为距今一万至一万七千年前。但在阿拉斯加找到的家犬骨头比在伊拉克和美国爱达荷州找到的都要久远得多。 据分析,这只狗应该是在人类从亚洲经过白令陆桥前往北美时一起带过去的。也就是说,人类在两万年以前就已经开始和狗相伴生活了。
日本关于狗的最早记录人们从日本的绳纹遗迹中也找到了许多狗的骨头。有些狗被石镞射穿,也有一些被扔在贝冢中,等等。由此可见当年狗也是人类的狩猎对象和食物。另外,又有很多作为陪葬品的狗遗骨出土,且人们找到了狗形陶俑,由此可以判断在绳纹时期狗就已经作为猎犬或看门犬与人类生活在一起了。 此外,虽然洪积世的地层中也出土了狗科动物的骨头,但似乎却与绳纹时期的狗没什么直接关联。绳纹时期的狗已经存在数种血统,人们大多认为那时的狗经杂交后渐渐形成了日本犬。 日本犬的由来也与日本人的起源密切相关,有学者认为或许是先后来到日本列岛的日本人祖先当初从各自的故乡带来了狗。对于这个说法我们至今仍无法断定是否确切,但可以肯定的是,从几万年前开始,人类就已经带着狗在地球上迁徙了。
日本绳纹遗迹
进入弥生时代,狗与日本人的生活有着更密切的联系。铜铎是弥生时代的代表性青铜器。铜铎经常雕刻各种图案和图案。其中一幅画是铜铎,有五只狗围着一头猪,自出土以来就备受关注。此外,还有许多狗的陶俑出土。弥生时代后期,人们在古墓中发现了须惠器,旁边还展示了包括狗在内的狩猎场景的雕像。在弥生时代,狗已经成为人类狩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伙伴。对当时的人类来说,它们既是猎犬,也是看家犬。从狗被制成陶俑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它们在祭祀和礼仪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还有许多以狗为葬礼的例子。可以想象,当时的狗已经像今天的宠物一样成为人类家庭的一员,与人类生活在一起。也许,在这个时候,有一群人在饲养和训练狗。最后,这些人成为大和政权的例子。可以想象,狗已经成为人类家庭的一员,与人类生活在一起。"犬养部",而最终发展出来"犬养"家族。明治至昭和时期的大政治家狗养毅的祖先应该是大政权时期与军事关系密切的狗养氏族。
铜铎
"记纪"神话中的狗在"记纪"神话中也有狗登场。 据日本书纪的记载,哥哥海幸彦(火酢芹命)在与弟弟山幸彦(彦火火出见命)进行一番斗争后败下阵来,最终选择发誓成为"狗人"顺服于弟弟。原文曰:"火酢芹命苗裔、诸隼人等,至今不离天皇宫墙之傍,代吠狗而奉事者矣。" 于是,海幸彦的子子孙孙——"隼人"便要代代服侍天皇家,不得擅自离宫,并要代替狗,以看家护院为职。这里讲述的便是服从于大和王权的九州势力——隼人,作为守护大和的军事力量,须一直尽职尽忠之事。被征服的一方称为"狗人",并且必须成为征服者的看家狗。 在日本书纪的《垂仁天皇纪》"八十七年"那一项中,还记载了下面这样一则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在丹波国一个叫桑田村的地方,住着一个名叫瓮袭的人。瓮袭家有一条名叫足往的狗。足往杀死了一只名叫牟士那的山兽。在这只野兽的腹内,人们发现了八尺琼勾玉。最终,这块八尺琼勾玉被进献给了石上神宫。 此外,在该书的《景行天皇纪》中还有一则故事:日本武尊在信浓的山间迷路时,一条不知从何处冒出来的白狗为其带路,使其平安到达美浓。
神话中的狗
在《古事记》中的《雄略天皇》一文中,记载了河内志数的大县给雄略天皇送狗表示恭顺的故事。有一天,雄略天皇站在河里的一座山上,向下看,看到了大县主家的房子,和天皇的宫殿有些相似。愤怒中燃烧的雄略天皇打算烧掉大县主的房子。惊恐的大县主赶紧找到狗,把铃铛绑在狗脖子上,盖上白布,让一个叫腰佩的人牵着狗绳,把狗献给雄略天皇,平息了雄略天皇的愤怒,得到了赦免。
据说,雄略天皇将这只狗作为彩礼送给了即将成为皇后的若日下部王。 《桃太郎》讲述了从桃子中诞生的桃太郎带领着狗、猴子和雉鸡前往鬼岛为民除害,最终击败了恶鬼并带着金银财宝归来的故事。而跟随桃太郎一起前往鬼岛的三种动物当中,狗是最忠诚的。猴子和雉鸡虽然也是日本人非常熟悉的动物,但却是野生的,只有狗是被人类饲养的。人类相当于狗的主人,因此在童话故事中将狗描写成忠实的动物也无可非议。 《桃太郎》中出现的这三种动物又能巧妙地用来比喻军队等组织中的某一类人。比如,狗忠诚而勇敢,即便面对比自己强大的对手依然有勇气对抗。猴子虽然难言其忠诚,却宛如参谋一般,具有相当的智慧和谋略。而雉鸡则可以随心所欲地到处跑动,正适合担任传递命令和收集情报的职位。
虽然出现在《花爷》中的狗最终悲惨地死去,但它们给人类带来了财富和幸福。这个故事讲述了一只由善良的祖父收养的狗不断给祖父带来幸运的故事。住在隔壁的坏祖父因为嫉妒而强行带走了狗。幸运的结果一点也没有到来。相反,不幸接踵而至,所以坏祖父杀死了狗。善良的祖父埋葬了狗,在狗埋葬的地方长出了一棵树。这棵树继续给善良的祖父带来财富。坏爷爷看到后把树砍了,烧成了灰。善良的祖父把灰撒在枯木上后,枯木一朵接一朵地开花。即使狗死了,它仍然会给收养恩人带来财富。即使它变成灰烬,它也会开花,为人们提供梦想和幸福。可以说,《花爷》是一个童话故事,讲述了日本人和狗在漫长的历史中的友好关系。
桃太郎中的狗
对狗来说很残忍的"犬追物"与斗狗提到狩猎,必然又与狗有着密切的关系。平安时代,在兵部省管辖下便设有"主鹰司",主要负责训练猎鹰与猎狗。也就是说,在当时鹰猎活动所用的狗是由政府来饲养的。 《枕草子》中便记载了一则关于一条名叫"翁丸"的狗的故事。由此可见,在当时狗已经成为人们的宠物。到了平安时期,整个都城内野狗横行。城市里的野狗一般都是家养的看门狗或宠物狗的后代。根据记录了十二世纪初宫中典章制度的《禁秘抄》,当时曾举办一种叫作"犬狩"的仪式,在此仪式中,人们会将藏住在宫中各处的野狗找出来,然后用弓箭射杀。到了镰仓时代,"犬追物"作为一项武士竞技活动逐渐盛行开来,与"笠悬""流镝马"并称为"马上三物"或"骑射三物"。 "犬追物"这项骑射活动会将狗放在由竹篱笆围起来的猎场中,随后武士骑马追赶之并用弓箭射奔犬。为了不让狗受伤,弓箭的头并不尖锐,并且会为狗套上一个大的鸣镝,但这些对于被射中的狗来说,仍然是相当残忍的。
犬追物
日本南北朝著名的两条河源落书中有一句话"弓很难吸引狗追物,落马次数更多"。这句话讽刺了突然致富的武士"犬追物"为乐,但与射箭的数量相比,人们从马上掉下来的次数更多。到了室町时代,"犬追物"比以前更受欢迎,规模也更大。"犬追物"在竞争中,人们会准备150只狗,每次释放10只狗,总共有36名射手。每次四个人列出比赛,谁会射出更多的狗。从日本战国时期开始,"犬追物"热潮逐渐消退。这是因为当时大大小小的战斗越来越多,人们加入实战后,就没有时间考虑竞技玩乐了。
犬追物
结语狗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自古以来,它们就陪伴着人类,与人类生活在一起。当时,狗是人类的朋友。因此,到目前为止,狗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现在,人们和狗相处得很好。狗也是最接近人类的动物。
参考文献
《简明日本古代史》
日本书纪